关于肿瘤您应该了解的那些知识
2021年4月15~21日是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,今年宣传周主题是“健康中国健康家——关爱生命科学防癌”,旨在广泛倡导发挥家庭在防癌抗癌中的重要作用,宣传家庭关爱的理念,推动以家庭为单位,成员间相互支持,共同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,定期防癌体检,关爱陪伴患癌家人,促进家庭健康和谐,切实降低癌症带来的家庭负担和社会危害。
恶性肿瘤现状
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威胁很大。全世界52亿人口中,每年约有700万人新患癌症,每年约有500多万人死于癌症, 几乎每6秒钟就有一名癌症患者死亡。
从病种看,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,其次为胃癌、结直肠癌、肝癌和食管癌,居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第一位的仍是肺癌,其次为肝癌、胃癌、食管癌和结直肠癌。可以看出,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第一位,目前肺癌的发病在全球都呈现出迅速上升的趋势,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仍居首位。
什么症状体征需要重视排除肿瘤?
⑴鼻塞,经常少量鼻出血或鼻涕中常带血丝,伴有偏头痛、头晕、耳鸣和颈上部耳垂下方前后部位摸到肿大淋巴结——需要重视鼻咽恶性肿瘤。
⑵咳嗽、血痰、胸闷或胸痛,气促,发热,吸烟史——需要重视肺部肿瘤。
⑶食欲下降,进食哽咽,腹部长期间断疼痛,排便习惯及性状改变,甚至黑便或便血,原因不明的消瘦——需重视消化系统肿瘤。
⑷肝区疼痛、黄疸,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者——需要重视肝脏肿瘤。
⑸乳腺肿块,非怀孕和哺乳的妇女,有乳头流水或能挤出液汁——需重视乳腺肿瘤。
⑹中年以上的妇女,性交后阴道有少量出血,或平时有不 规则的阴道出血,或是停经后数年又来月经,白带明显增多——女性生殖系统肿瘤。
⑺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血尿,腰背部酸痛——需要重视泌尿系肿瘤。
⑻反复发热和顽固性的牙齿出血,皮下出血、瘀斑,进行性贫血——需要肿瘤血液系统肿瘤。
⑼黑痣突然增大,同时伴有灼痒、破溃,出血疼痛或痣上的毛发脱落——需要重视黑色素瘤。
恶性肿瘤的治疗
⑴手术治疗:目前微创手术治疗已成熟,并逐渐取代传统手术治疗,微创手术优点有创伤小、恢复快、可提高术后患者进一步辅助治疗的效果。
⑵化疗:针对化疗敏感的恶性肿瘤,化疗仍无可取代,仍然是恶性肿瘤重要的治疗手段,随着科学进步,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也呈减轻趋势。
⑶放疗:对于寡转移的患者,可适用于不耐受手术者治疗,并且对于放疗敏感的恶性肿瘤,放疗可替代手术治疗。放疗也可对疼痛患者有止痛的效果。
⑷靶向治疗:随着医学发展进步,人类对于恶性肿瘤的研究已达到分子生物学层面,通过研究,恶性肿瘤可以通过一些口服靶向药物控制肿瘤,近年来也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成效。
⑸免疫治疗:是以激发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,以达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。
⑹中药治疗:中药治疗可以贯穿肿瘤治疗的始终,早期恶性肿瘤中药治疗可以对系统手术、化疗、放疗、靶向治疗等起到辅助作用;在中晚期恶性肿瘤的舒缓治疗中,中药治疗更是必不可少的,有提高免疫、增强营养、止痛等效果。
如何预防恶性肿瘤?
一级预防:
⑴戒烟:吸烟与肺癌、食管癌、咽喉癌、胰腺癌、膀胱癌等各系统肿瘤相关。据统计,假如我国烟民戒烟,可明显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。
⑵乙型肝炎疫苗接种: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有关。乙肝疫苗普遍接种,可以明显降低肝癌的发病率。
二级预防:
又叫临床前预防或“三早预防”,即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建议4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该每年体检一次,已达到早期发现恶性肿瘤,尽早确诊并尽早系统治疗。恶性肿瘤如能做到“三早预防”,远期生存率高,大多数病人可以获得根治。
三级预防:
又叫临床预防或康复性预防,以延长生存及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,进行积极综合治疗,预防癌症复发和转移,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。
康复:在对癌症患者采取积极的、合理的治疗并使肿瘤得以控制或消除之后,提高生存率,延长生存期,改善生活质量,是现阶段肿瘤患者康复的主要目的。康复期也要重视防复发、防转移,定期复查,注重营养饮食,情绪平和。
随访:肿瘤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定期随访,以了解诊疗后的生存状态,医生可以通过随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康复辅导、合理用药、合理膳食等的意见。并且可通过随访的心理辅导使肿瘤患者保持良好心态,积极、乐观地面对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