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咸阳保民肿瘤研究所官方网站!

收藏本站|设为首页|联系我们

咸阳保民肿瘤研究所

保民肿瘤研究所

执着、务实、担当!

24小时服务热线:15394108235

减轻患者痛苦、延长患者生命
当前位置:首页 » 医药常识

肿瘤患者用药应注意的问题

人气:202发表时间:2024-06-06

肿瘤患者常常要面对的治疗药物并不少,比如说治贫血的,治肿瘤的,治副作用的,很多很多,那么这也就有了一系列的问题,应该是饭前还是饭后吃药?药品要怎么保存比较好?等等问题,我们这就盘点了一些问题供大家参考。


肿瘤患者服药知识


肿瘤患者由于疾病的长期性和复杂性,在家治疗时间较多,因此,了解一些用药知识很有必要。家庭用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。

图片来源:图虫网


(1)抗肿瘤药物应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要求服用,不得随意增减药量,或突然停药。到医院定期检查血常规、肝肾功能。辅助药物应按照规定顺序服用,以保证其充分发挥作用。


(2)用药时间直接影响药效,通常增进食欲的宜在饭前服用,帮助消化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,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立即服用,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,安眠药宜在睡前半小时服用。


(3)特殊用药如服用酸类、铁剂时为避免药物和牙齿接触,可用饮水管吸入,服药后立即漱口,药量不足1毫升的应用滴管滴药,滴药时将滴管稍斜,一般1毫升=15滴,服用油剂类药物时先在杯内放少许凉开水,再加入油剂,以免药物附着杯壁。


肿瘤患者用药应注意的问题


1、要注意服药与饮食的关系


药物与食物常可发生相互作用,从而影响药的吸收和疗效。服药时要注意药盒上的说明,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,要严格按规定服药。如抗癌药宜饭后服,以减轻其对胃黏膜的刺激,并防止被胃酸破坏,消化药宜饭前服。


镇静药应睡前半小时服,既能提高疗效,又可减少不良反应。服用止咳糖浆类药物后,不宜马上喝水,以免冲淡药液,影响疗效。


此外,服药时最好用温水送服,若一次所服药物较多,应分次吞服,以免发生呛咳或误咽。

图片来源:图虫网


2、要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


首先要防止药物过敏,其次,对自己所服的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要有所了解,一旦出现要告知医生,是否停药要由医生决定。若长期服用对身体有损害的药物,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做肝、肾、骨髓等相关检查。


3、注意及时停药或减量


用药时间过长,超过疗程或药量过大,常可发生不良反应。当病情好转或达到疗程时,应根据医嘱及时停药或减量


4、药物应分类保管


药物要按类别摆好,药不离盒,便于查对,注意药物有效期及保存要求,需冷藏的抗癌药应放在冰箱内保存,若发现过期、变色、潮解等变质现象则不能服用。


药物要由成人妥善保管,以免小孩误服,长期应用镇痛药或安眠药的患者以防大量服用而造成意外。总之,药物保存要求安全、存放有序、取用方便。


图片来源:图虫网


不留存药品的八大原则


到底哪些药品该留,哪些药品不该留,要视具体情况而定。以下是不长期留存药品的八大原则。


(1)易分解变质的药物不留,如阿司匹林久存后会分解出对胃有刺激的物质——水杨酸,故不宜留存。维生素C片剂久置后会分解而失去药效,因此也不宜留存。


(2)短效药物不留,如乳酶生、胃蛋白酶合剂等,放置时间稍长,就会降低药效或失效。抗生素类眼药水,如氯霉素及利福平等眼药水都存在有效期,久存后会失效,因此不宜久存。


(3)无良好包装的药物不留,如包装不严密的中成药,冲剂、散剂、片剂等均易吸潮后变质。


(4)未标明有效期,或忘记购买日期及使用日期的药物不留,这些药物无法掌握是否失效和存放时间。


(5)抗生素类针剂不留,针剂大多药理作用较强,使用又不方便,不合适贮备。如青霉素在注射前要做皮试,所以只有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方可使用,而家中则不宜留存,


(6)超过有效期的药品不留,标明有效期的药品,无论外观有无变化,只要过了有效期都不宜保留。

图片来源:图虫网


肿瘤患者用药须做记录


用药做记录亦可称之为用药笔记,主要记录患者的整个药物治疗过程,例如,吃了治什么病的药物,药物的名称叫什么,每次吃多少,是饭前还是饭后吃的,吃了多长时间,吃药以后效果如何,以及在服药过程中有没有出现不舒服的反应(即药物的不良反应)等基本内容。


同时,还要记下在用药过程中,自己有哪些疑问。当再次就诊时,不仅可以向医生询问自己的疑虑,以寻求有益的答案,而且医生看到这样一份记录,就很容易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、药物的治疗效果,以及所用的药物是否合理、下一步该怎样调整用药或用药的剂量。


如果患者拿着这样一份记录去药店买药,药剂师也可以了解患者目前的用药情况,不但可以避免重复用药,而且还可以用同类型的药物替代有不良反应的药物。


因此,人们应该消除对用药做记录的误解,不要怕麻烦,养成良好的习惯,持之以恒,认真详尽的做好用药记录。


用药非小事儿,所以我们还是要提高警惕,在用药前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。